动态焦点:被低估了的《岳阳楼记》
没错,我又对初中课文下手了。《岳阳楼记》是我初中时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,此文气势磅礴,恢弘大气,又有谆谆的说理,情理动人,我至今都能背诵大段的原文。当年上学的时候,我因为在课堂上在规定时间,完美背诵此文和《出师表》这两篇课文也曾在人前显圣,也高光过。
最早我在上小学时,就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学赏析栏目中听过这篇文章的赏析。那时虽然不能尽数理解文意,但也颇为震动。在初中时,我的恩师胡老师讲这篇课文时也非常透彻。使我收益良多。但初中语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粗通文意,简单的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,感受古代雄文的风采。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,不可能讲得他太透,而对那个年纪的学生来说,讲多了,他也多半理解不了。所以这篇《岳阳楼记》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,但很少有人真正的理解它,也看不到他的作者文正公范仲淹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。
(资料图)
雄文浩荡,相信大家也都很有心得,余不复赘述。就聊聊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吧。
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宗谅在庆历五年时,重修岳阳楼并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,内附《与范经略求记书》连同一幅《洞庭秋晚图》送给了范仲淹,请他为楼作记。范仲淹深受感动写下了这千古名篇。
文章开篇开门见山直接说“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”我们先说说这个滕宗谅为什么被贬吧。庆历二年,西夏攻宋,大将葛怀敏兵败定州。当时子京镇守泾州,积极配合范仲淹等,引兵相援赢得了泾州之战的胜利。为了鼓舞士气,腾动用公款大大的犒赏了浴血奋战的将士,并优抚士兵儿女,大大的稳定了边境的民心和士气。
然而庆历三年九月,滕宗谅调京,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、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和监察御史梁坚就对其进行弹劾,告他贪污,说他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。仁宗便遣中使太常博士燕度为中央巡视组组长调查腾。滕宗谅不愿株连下属和那些为国家卖命的将士,于是烧光了账本和抚恤名录,自己抗下所有。所以大贪污犯腾宗谅就坐实了。亏得仁宗皇帝这个人虽然不够聪明,但是还有些人情味,没有重责,只是贬出京城,来到了岳州。
到了岳阳之后,腾宗谅仍然积极工作,在庆历四年修缮了岳阳楼。这个楼修的相当精彩。我觉得应该是吃一堑长一智,也许更为了恶心言官。滕宗谅不但工程做的极好,而且重修的钱不用财政拨款,不搞集资摊派,而是把对欠账的无良富户下手。让债主把债款捐给官府,用官府之威,令老赖们乖乖还钱。用这些钱做正事。此举不扰民,不动府库,还随便替老赖们做了功德。一箭下去好几雕。腾心中也是小有得意,便向志同道合的老哥们范仲淹发出来作文的邀请。
那这时候老范同志在做什么呢?和腾宗谅一样,范仲淹也被贬了。在邓州戍边,你说这不巧了吗?一对难兄难弟啊。范仲淹又做错了什么呢?他没做错什么,是清谈巧嘴的欧阳修把他给坑了。
从庆历三年九月开始,范仲淹就开始在搞庆历新政,刚搞了一年多,就被欧阳修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败,给成功的把他和韩琦等人给打包坑害,一齐贬出京畿,远离了政治中心。
庆历三年,先后出现了王伦作乱称帝,张海、郭邈山南下进逼京城两件造反的事情。王伦以两百叛军转战千里,从沂州打到高邮,在高邮还黄袍加身了。张海自陕南出发,以数千之众,一路打穿了襄、随、均、房、安、郢等州,直趋汴梁。两位造反者加一起没超过五千人,真是声势浩大啊,但就这几个歪瓜裂枣,却拿下了四十多个州城。那么北宋有多少州府呢?14府240个州,两个半路出家的造反者以疲弊之卒打下了全国六分之一的地方。凭什么?
凭的就是官府不得人心。宋朝到了仁宗朝,积弊以深。所谓官逼民反,民其实不得不反。我可以负责的说,但凡老百姓有一份正当的职业,有能吃饱穿暖的收入,不管什么时代,他都不敢造反。两个普通人能折腾出这种动静,只说明北宋的政策出了大问题,民生国计都有很大弊端。这时候欧阳修哀嚎:“殊不知前贼虽灭,后贼更多。今建昌军一火四百余人,桂阳监一火七十人,……其余池州、解州、邓州、南京等处各有强‘贼’不少,皆建旗鸣鼓,白日入城。”
看到欧阳修的做作表演,我一下子想起德山宣鉴禅师说的,当时老僧若在,一棒子打杀喂与狗吃,贵图天下太平。真的,我当时不在场,如果我在一定用板砖拍死这个误国误民的魂淡。
欧阳修号称北宋文官的恩人,范仲淹号称北宋武将的恩人。因为欧阳提携文人,而范提携武将。但我个人觉得两者不同。欧阳修壮大文人集团,是为了打压武将,暗戳戳的有迎合帝王心意的想法。而范仲淹提携武将,是一心为国,当时的北宋真是太不禁打了。国家急需有能力又忠诚的将领。
欧阳修只哀嚎却拿不出对策,而范仲淹就不同,他提出了庆历新政。老实说,亲历新政的历史评价不高,因为它其实施政也就一年左右,而且过于温和。在历史上的留影还不如争议极大的王安石变法。但是宋当时面临的问题很多,温和的手段要比猛药好一些。而时间短,那就是拜欧阳修所赐了。
范仲淹忙得脚不沾地的裱糊国家漏洞的时候,保守派们攻击他结党。心底无私的范仲淹傻乎乎的对皇帝解释,臣在边时,见好战者自为党,而怯战者亦自为党,其在朝廷,邪正之党亦然,惟圣心所察耳。苟朋而为善,于国家何害也!
观人如观镜,他没有私心,所以他觉得别人也不应该有私心。一派纯然,我一直觉得范仲淹是个纯臣。但皇帝不这么想,是个皇帝就怕手下人拉帮结伙架空自己。这是职业病,治不了,除非不干了,或者死了。这时候,欧大聪明给仁宗上了一篇文章——《朋党论》。开导皇帝:故为人君者,但当退小人之伪朋,用君子之真朋,则天下治矣。
周武之世,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,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,然周用此以兴者,善人虽多而不厌也。嗟呼!夫兴亡治乱之迹,为人君者可以鉴矣!
哥,你就大胆的让我们结党,咱是君子党,质量的保证,没毛病。毛病大了,仁宗看着这篇雄文,气乐了。我还没崩呢?二百屁民造反就折腾的我差点心脏病犯了,你丫还三千人共为一朋。你这是嫌我活的太舒服了,要送我一程啊。
于是范仲淹、富弼、杜衍、韩琦一个个滚出了权力中枢,庆历新政,卒。
看看腾宗谅,范仲淹,这些实心用事,忠心为国的贤良被无厘头的缘由而贬官。你说宋轻易的契丹,西夏,金和蒙古蹂躏,它意外吗?
范仲淹虽无故蒙冤,但他没有哀怨,也没有愤恨,因为他要为国为民做事,并不计较个人得失。所以看到好友来信后,欣然写下了这千古名篇——《岳阳楼记》。他先肯定了腾宗谅在岳州的功绩,又赞扬了岳州的胜景。当然,他没去过岳阳楼,也没看过八百里洞庭。但是凭借着《洞庭秋晚图》,靠着想象,就写出了那气势磅礴的文字。范公的文字当真是恣意汪洋,也如洞庭湖水般浩浩汤汤,气象万千。
但写景不是目的,他知道老朋友受了不公的待遇,怕他对朝廷有怨怼之心,而耽误了匡扶社稷,为生民立命。所以在文中,他鼓励腾宗谅对标古之圣贤,你看这格局一下子就上去了。
要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要进亦忧,退亦忧。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忧天下,忧黎民,忧君王,忧社稷,独独忘却个人的宠辱得失。这是什么样的风骨,这是什么样的心境。
一个落魄被贬的人,不但不考虑自己,反过来还劝慰同样的天涯落魄之人,你要往前看,要向古之圣贤看齐。这是病友和病友的交流。他们都得了无法治愈的病,要拯救天下,拯救万民的病。和这种病相比,仁宗皇帝的职业病,格局就有点太小了。
前辈先贤们留下过很多至理名言,我最喜欢两句,大儒张载的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天下开太平。另一句就是,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这两句都是读书人的崇高愿望,但是前一句,难度太大,每个人只能尽力的去做,去接近,而后一句,难度虽然也很大,却是可以身体力行的。
范公,范公,你对得起文正二字。而文章结尾那一句,微斯人,吾谁与归?既是对腾宗谅的认同,也有一种别样的寂寞在其中。天下之大,蝇营狗苟之辈何其之多也,而能与范公同归之人又何其之少!